“奶奶老师早上好!”这是常州市天宁区天元翠竹幼儿园大二班的孩子们每天早上都会喊出的问候。与带班老师一样,孩子们尊重、喜爱我们的保育阿姨。
“谢谢奶奶老师”、“奶奶老师辛苦了!”11月2日,在 “感恩身边人”活动中,大二班的孩子们就提出,要谢谢我们的“奶奶老师”。“每天她总是很辛苦,要给我们分点心、洗杯子、洗毛巾。”是的,保育员阿姨在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她们可以在教师日常的带班中,发现一些小问题,从而成为班级管理的“第三双眼睛”。总有一些孩子,他们乖巧、礼貌、安静、不善于交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难以发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保育员的“第三双眼睛”给了我走近他们的机会。
保育员在日常班级的活动中无处不在。看护孩子们喝水、排队,帮助孩子整理玩具、床铺。每周五,孩子们都要把被子带回家,打包被子就成为保育员的工作之一。有一次,保育员告诉我:“我发现容容会自己打包被子了,她的方法真的很棒。”经保育员提醒,我开始留意容容,果然,他不需要别人帮助就能自己把被子打包好。我不禁思考:原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不会自己打包被子,但其实孩子是有这个潜力和能力的,只是习惯了老师的包办而已。于是,我们开展了学习打包被子的活动,更多孩子在同伴的影响下开始积极地自己整理、打包被子。
在保育员协助教师进行保教管理的背后,隐含的是我们尊重保育员的平等心,是我们坚持保教并重的教育观。教师与保育员建立起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关系将带动我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去探索更多促进班级保教管理的方式。
撰稿人:蒋丹娜 审核人: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