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直接目的的幼儿健康教育,切实贯彻《纲要》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儿童正处于迅速的生长发育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和发展尚未完善,对于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心理压力的承受力弱,因此,对他们施行保育和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保证儿童身体正常地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全地发展,是保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重要方面。托班幼儿抵抗力弱、易生病,自我服务能力差,针对托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将幼儿生理与心理保健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积极做好消毒预防工作和保育工作。
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征,从培养幼儿的良好的饮食习惯着手。
一、在用餐的第一阶段我们着重要求幼儿会正确使用餐具,并注意坐姿端正,定时定量用餐,同时教育好幼儿要注意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我班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培养中表现较好,慢慢地养成了这一习惯。
二、在第二阶段我们着重要求幼儿吃饭时要专心,速度适当,细嚼慢咽,不偏食,不挑食,告诉幼儿一边吃饭一边讲话是不好的习惯,同时我班大部分幼儿还存在偏食、挑食的现象,如“不吃蔬菜,不吃胖肉,不吃鱼或油腻的食物等”。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要求幼儿细嚼慢咽,特别是吃鱼时,慢慢来,再通过轻音乐让幼儿情绪愉快地进餐,以避免挑食,厌食的现象。
三、在第三阶段则在强化巩固前两个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进餐时保持情绪愉快,安静进餐,特别是针对吃饭时调皮的幼儿更应多加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我班幼儿通过这一学期的引导增,已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挑食现象,厌食现象,边吃边讲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了。
四、卫生习惯
1、 睡眠习惯足够的睡眠对幼儿身高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做好睡前教育,教师和保育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愉快入睡。
2、 盥洗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3、 学会整理 幼儿活动室中,要养成那里拿的东西那里放,并归放整齐的好习惯。大幼儿要学会自己整理床铺。
4、 班级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多培养、练习。
我们在以后的日常教育中,还会继续探索,找到培养幼儿良习惯的更好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