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 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那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统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B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